稳格科技安全区域检测算法开发流程介绍
在工地等高风险作业环境中,安全区域检测是预防事故、保障人员与设备安全的核心技术。稳格科技有限公司依托AI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,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安全区域检测算法开发服务,覆盖从需求分析到部署落地的全流程。以下以工地场景为例,详细介绍算法开发的关键步骤:
一、需求分析与场景建模
1. 场景调研
深入工地现场,识别高风险区域(如深基坑、塔吊作业半径、临时用电区等),明确需检测的目标(人员、车辆、设备)及安全规则(如禁入区、限速区)。
2. 数据采集
部署多类型摄像头(固定/移动式),采集不同光照、天气条件下的工地视频数据,确保覆盖昼夜、雨雾等复杂场景。
3. 需求定义
与客户共同制定检测指标,如误报率≤1%、漏报率≤0.5%、响应时间≤200ms,并定义报警方式(声光提示、短信推送等)。
二、数据标注与模型训练
1. 高精度标注
使用专业工具对视频帧中的目标(人员、安全帽、工程车)进行像素级标注,区分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边界。
2. 模型选型
基于工地场景特点,选择YOLOv8、Faster R-CNN等实时检测框架,结合Transformer架构提升复杂场景下的识别鲁棒性。
3. 迁移学习优化
在预训练模型基础上,使用工地专属数据集进行微调,通过数据增强(模拟尘雾、阴影干扰)提升模型泛化能力。
三、算法优化与测试验证
1. 性能调优
针对工地动态场景,优化模型轻量化设计(如模型剪枝、量化),确保在嵌入式设备(如NVIDIA Jetson)上实现1080P视频流的实时分析。
2. 多场景测试
在模拟工地环境中测试算法对遮挡、快速移动、小目标等边缘案例的检测效果,迭代优化至满足客户KPI要求。
3. 合规性审查
确保算法符合《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》(JGJ59)等法规,提供可追溯的检测日志与审计报告。
四、部署集成与持续迭代
1. 边缘-云端协同部署
根据工地网络条件,支持本地化部署(边缘计算盒)或云端部署(AWS/阿里云),提供API/SDK接口与现有安防系统对接。
2. 可视化监控平台
开发定制化Web/移动端界面,实时展示安全区域热力图、违规事件时间轴,支持历史数据回溯与报表生成。
3. 模型动态更新
建立工地数据闭环,定期采集新场景数据对模型进行增量训练,适应施工阶段变化(如主体结构封顶后危险区域调整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