稳格科技AI病虫害检测算法再突破:赋能农业智能化,守护粮食安全新防线
近日,稳格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多模态融合病虫害检测算法,成功为国内多个农业基地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,实现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超92%、误检率低于8%的突破性成果,标志着农业病虫害防控正式迈入“AI精准预警”时代。
技术突破:从“单一感知”到“全场景智能”
传统病虫害检测依赖人工巡检或单一视觉模型,存在效率低、误检率高、环境适应性差等痛点。稳格科技创新性地提出**“RGB+热红外+多光谱”三模态融合架构**,通过动态权重分配机制,自动适应不同光照、遮挡、作物生长阶段等复杂场景,解决行业长期面临的“夜间检测难”“露水反光误判”“早期病害隐蔽性强”等难题。
“我们的算法在山东某万亩果园的实测中,阴天场景下识别准确率仍达89%,较传统模型提升37个百分点。”稳格科技CTO李明表示,“通过引入时空注意力机制,模型能聚焦病虫害关键特征区域,减少背景干扰,同时结合LSTM时序模型,可预测未来72小时病害传播趋势,为农户争取黄金防控窗口期。”
落地案例: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闭环验证
案例一:内蒙古设施农业基地——无人机巡检+边缘计算,实现“小时级”响应
在内蒙古某大型设施农业基地,稳格科技部署了搭载多光谱摄像头的农业无人机与SG-Edge 5000边缘计算盒子。无人机每日自动巡检3次,采集的图像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边缘服务器,算法在本地完成推理后,将识别结果(病虫害类型、位置、严重程度)同步推送至农户手机APP,全程响应时间<15分钟。
“过去发现病害要等3-5天,现在系统提前预警,我们能在24小时内完成精准施药。”基地负责人王经理介绍,“今年番茄晚疫病爆发期,算法准确识别出12处早期病斑,避免了大面积减产,预计年增收超200万元。”
案例二:云南高原特色农业——低功耗终端+国产化适配,破解偏远地区部署难题
针对云南山区电网覆盖不足、网络信号弱的痛点,稳格科技开发了太阳能供电的低功耗监测终端,单设备日均耗电量仅0.5度,支持离线存储7天数据,网络恢复后自动同步至云端。同时,算法模型完成对昇腾310芯片的深度优化,推理速度达25帧/秒,满足实时检测需求。
“我们的蓝莓基地位于海拔2000米的高原,传统设备在低温、强紫外线下易故障。”云南某农业公司技术总监张工表示,“稳格的国产化解决方案稳定运行6个月无故障,蚜虫识别准确率91%,农药使用量减少30%,果实糖度提升1.2度,品质达到欧盟出口标准。”
生态合作:从技术输出到行业标准共建
目前,稳格科技已与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、中国农科院等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,参与制定《农业病虫害AI检测设备技术规范》等3项行业标准。同时,公司开放算法模型库,支持合作伙伴基于自有数据快速微调,目前已孵化出针对柑橘黄龙病、水稻稻瘟病等17类作物的专用模型,覆盖全国80%以上主要农作物。
“农业智能化不是一家企业的独角戏,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。”稳格科技CEO陈峰强调,“我们计划未来3年投入1.2亿元研发资金,重点攻关多病虫害协同检测、抗药性预测等前沿技术,同时联合农机企业开发‘检测-决策-施药’一体化智能装备,真正实现‘让AI种地,让农民轻松’。”